标签云
近期文章
【转】成蹊·和平台 | 徐煊:保护河流,我听从内心的声音 | 成都江源公益发展中心 | 西南河流网
成都徐煊__从城市河流研究会__保卫岷江__保卫雅砻江__守卫青海湖__小泊湖__南加__青海益游__合一绿学院__壹基金
徐煊__城市河流研究会__岷江__雅砻江__守卫青海湖__小泊湖__南加__青海益游__合一绿学院__壹基金
1519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1519,single-format-standard,ajax_fade,page_not_loaded,,qode-theme-ver-2.9,wpb-js-composer js-comp-ver-6.5.0,vc_responsive
 

博客

【转】成蹊·和平台 | 徐煊:保护河流,我听从内心的声音

  |   【岷江】成都江源公益, 执行团队   |   没有评论

本文转自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网站 ,链接 http://www.hyi.org.cn/grant_support/3423.html在成蹊·和平台计划中,我们支持了很多人把环保公益创业的想法变为现实。他们中有的刚大学毕业,有的已在环保道路上深耕多年,都在为着守卫河流而努力行动。本期,我们一起来了解成都江源公益发展中心(简称“江源守望者”)的徐煊。

 生活照 _副本(600px)“我的家乡在江西河口镇,一个千年水运码头,这里是信江的上游,发源地武夷山脉的原始森林就在80公里外……”家乡的水文化,滋养着徐煊内心深处与水最初的情愫。

如今,他用行动做着一份与江河相关的工作,创办了成都江源公益发展中心(江源守望者)——一个致力于链接江河上游守护者和下游城市社区、构架西南生态河流保护网络的环保公益组织。

 

从商业到公益

老家门前就是池塘,日出泛起波光,雨落激起涟漪。河水退却之后便是小伙伴们玩乐的最佳时机,菱角、莲藕、鱼虾……鲜嫩的美味就湿嗒嗒地盛放在眼前,回忆起这样的画面,仿佛能闻到那清新的气味,嬉笑的声音也钻进耳朵。 “从内心最深处来讲,对水的感情非常深。”徐煊说。如今池塘被填建起了高楼,记忆随着消失的痕迹消退,他的内心有许多失落。

汶川大地震之后,徐煊决定去灾区当志愿者。尽管当时他已经有自己的公司,收入丰厚,事业也在稳步发展。但内心深处对于公益的热爱,让他义无反顾的来到西南大地,并且扎根下来。

 长江第一湾-金沙江边石鼓镇老村庄_副本(600px)从组建灾区志愿者团队,到在壹基金供职关注绿色环保建筑,再到加入城市河流研究会研讨岷江、雅砻江的流域规划,徐煊在公益和环保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也逐渐关注到河流保护的紧迫与重要。

 江河十年行2013-1_副本(600px0 

2016年,徐煊邀请伙伴开始成立“江源守望者”,关注河流生态研究和社区发展,培养青年环保人才,建立跨地域的紧密河流保护联盟。“其实我们想解决的有两个问题:河流源头保护和公众参与。”环保机构都在说公众参与,徐煊认为即使是现在做得较多的信息公开,也只能算NGO参与,“最终来解决环境问题,还是要靠公众。”

徐煊一直期待公众能够通过有趣的方式,从建设性的角度参与进来,而不只是对于现状的不满和否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链接。江源守望者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城市人进入藏区,在享受美丽风情的同时,为江河源头的保护做一些事情,同时也邀请藏族朋友进入城市进行体验与交流。

“公众参与的推动并不容易,但这对于环境来说有价值。我不怕花十年去做这个事。”

 

困境中前行

在成立之初,江源守望者也面临着资金问题的困扰。成蹊·和平台为机构解决了燃眉之急。“成蹊·和平台提供的非限定性资金,也是我们的天使投资,这种方便的、可以灵活使用的支持正是非常缺少的,能保证一些基本的人工消耗。”

 社区培训-成都_副本(600px) 

此外,徐煊认为,不能只依靠别人捐赠,机构也要自己“造血”。他们尝试推出了“江源行者”的计划,类似于公益旅行的形式。参与者在支付部分费用后,可以在江源守望者的带领下,深入江河源头地区,对在地可持续生态保护行动进行访问,并且体验当地文化特色。由于初期还没有形成品牌,徐煊坦言推动的过程会比较慢。

 

守卫青海湖

在成蹊·和平台的支持下,机构发起了“守护那片海——藏区环保组织自身可持续系列(水保护种子讲师培训)”项目,通过在藏区环保组织选拔志愿者、开办水保护种子讲师工作坊、搭建公众传播平台等诸多方式,培养持续成长的在地水保护力量,更好地应对青海湖的保护问题。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也是荒漠化和下游生态安全的最后屏障,但如今,随着人类影响的加剧,面临着环境恶化的威胁。同中国大多数草根环保组织一样,环保领袖藏族人南加及其团队小泊湖生态合作社,以及更多的藏区环保组织,正在为保护青海湖而努力。但因过于专注“埋头做事”,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

江源守望者期待通过培养环保讲师,使更多志愿者加入进来,帮助藏区环保组织在公众传播倡导、与政府合作、筹款等方面带来改善。

在项目运转的过程中,观念的冲突、人的问题可能是最大的挑战。小泊湖的南加老师做了二十多年的护河工作,就是出于想要保护湟鱼、把垃圾捡干净的单纯想法,而徐煊为了实现保护源头、培养守望者能力的目标,更看重团队与持续发展。这导致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磨合。

历经大半年的沟通,不断调整项目,摸索出了双方共识的想法。原定的培训更换成了游学,南加老师及团队从青海小泊湖自驾出发,经甘南、若尔盖、成都、丽江等地,通过参观、讲座活动,增加小泊湖志愿者与外界的联系和互动,学习先进的保护经验。南加老师对于这种方式也给予了肯定。基于这次建立起的信任,后面的很多事也都能愉快地展开。

2016年国庆期间,江源守望者在小泊湖边组织了“青海益游”第一期活动,邀请游客来到当地牧民家中,了解青海湖环境现状及困境,同时也支持当地牧民的生计。

 

探索中前行

由于团队人员有限,许多事情都需要徐煊亲自来做,从策划到执行,从项目的推进执行到西南河流网站的建设,每件事情都要从个人层面上升到机构层面。为了追求更佳的方案,徐煊会想很多,不断梳理和探索最核心的问题。他坦诚这需要一个过程,虽然步子会慢一些,但走起来更加扎实。

 社区培训-乐山_副本(600px) 

对于想要加入环保行业的年轻人,徐煊也结合自己在商业经历与公益行业的经验,提醒他们要想好目标做好准备。“环保领域需要足够的个人经验和综合能力,它的回报更多是精神层面和心理满足。

“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一件件做下去”,这是徐煊对公益行业的回顾,也是江源守望者在推动环境改善的启程。

本文为合一绿学院原创,作者徐茂祝,编辑董丹丹。允许非商业转载分享,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商业性转载应联系合一绿学院获得许可。

 成蹊·和平台成蹊·和平台由合一绿学院与“和平台”联合发起,正荣公益基金会、敦和基金会与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资助。项目通过创业种子资助、机构辅导和搭建伙伴学习网络等形式,为一批处于萌芽期的环境保护组织提供联合支持,使其迈出环保征程的第一步,逐渐建构起专业能力和行动力。

 

 

没有评论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