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行者】福利来了!招募一名两周草原行伙伴,免费自驾游阿坝,甘孜,青海一线
成都江源公益发展中心受就职于某知名环保机构的朋友委托,招募一名草原行伙伴,要求有田野调查经验,有藏区经历优先。...
阅读更多成都江源公益发展中心受就职于某知名环保机构的朋友委托,招募一名草原行伙伴,要求有田野调查经验,有藏区经历优先。...
阅读更多五一劳动节后上班一周了,回味一下,这个五一你是怎么过的? 在这个黄金季节里,藏区的环保达人们是这样度过: 巴让老师来到青海湖畔的贵南县,发动和指导牧民植树和种草治沙; 南加老师也带来了治沙利器--沙柳树苗和黑沙蒿种子,小泊湖保护站的志愿者们也一同来到这里,。 无论是在共和县的小泊湖保护站,还是在贵南县的汪什科村,带着牧民环保行动,快乐滴种树,把沙漠改造成绿洲 种树之余,霞光之下,在贵南沙沟乡的牧场,巴让老师带领大家,用唐卡来述说故乡格尔登的生态变迁(第三次展出) 那些唐卡是不是高大上啊,我们已经在约啦,安利成都的小伙伴们。...
阅读更多麦溪乡是若尔盖湿地保护核心区,也是若尔盖沙化最严重地区。麦溪乡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纯牧业乡,草原的谚语“牧民靠牛羊,牛羊靠草,草靠这片土地”。但近几十年来,草原沙化、退化现象尤其明显,收入来源只有放牧的牧民们,实在没办法就去外地打工,或者去新疆挖矿。我们选择了沙化最为严重,牧民收入最少的这3个行政村开展工作。这里的土地3成已经严重沙化,3~4成不能耕种,剩下的三成多土地也少得可怜。交通也极为不便(解放后修的大路到现在还没完工,去县上只有包车要500-600元),学校条件和师资也没跟上,连手机都只能接收到来自甘肃的信号,生活条件特别艰苦。...
阅读更多麦溪的未尽事宜 昨天妈妈趁课间休息,抓紧完成她念叨着的几件未了之事: 1、从煮饭的周末阿姨处要来汽油,灌满前几天从门卫大伯处借来的汽油瓶,谢谢大伯啦; 2、征得我同意之后(我也那么小气巴撒的么),妈妈把包里仅剩的一袋饼干,送给了第一天吃午饭的藏文老师家的小妹妹。我拿着妈妈的手机,想拍一张照片,可她太活泼了,我最终还是放弃了。 3、最后一件是,她要跟哥哥姐姐们,讲讲她在麦溪的感受,还有对学生们的期望,肯定有点多有点长,我还是去院子和牙牙还有车车们玩算了 4、肯定还有好几件她没跟我说,没关系,等晚饭的时候,她就会想起来了,嘻嘻 快乐的时光总似那么相似,妈妈这一刻费得很啊躁得很,不停滴摆着各种剪刀手,我。。。都有点看不下去啦,不过她写的一首英文小诗让我又正南齐白了...
阅读更多妈妈:“写在可七岁生日的话:七年前你来到我们身边,我跟谭猫儿的生活中就多了一份甜蜜的责任和负担,享受小家庭简单育儿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付出更多,仿佛就在昨天,你还肉肉软软地依偎在我们怀里,今天你已长成陪任性的妈妈,忽而城市,忽而乡村,体验世间百味的小小汉子。前天跟爸爸说,一直以为是妈妈陪你,其实是你一直在陪伴妈妈。妈妈去哪儿,可就去哪儿,你从来都是毫无怨言地陪着妈妈,妈妈的任性因为爸爸和你的小心呵护,有增无减可,谢谢你的爱和陪伴,爸爸和妈妈会继续努力陪伴,生日快乐...
阅读更多可可的江源行,第三集 美味方便面 妈妈这几天都有阵发的头痛,白天和哥哥姐姐们在一起还好,一到晚上就特别不舒服,都是早早就睡了,还好有温暖的火炉陪伴我们 昨天下午上完课,妈妈直接和我回了宿舍,她倒在小床上就睡着了,我轻轻帮她把毯子披上。草原的冬天和城里真不一样,没有超市小卖部也没有,在出发的前一天,爸妈还特意带我去美美吃了一餐,要的有点多,那天是妈妈把我吃不下的都扫光了,光盘从来都是我们家的传统,说真的那天我还真有些担心她,吃完后会不会跟隔壁的阿姨一样胖。...
阅读更多草原的阳光 唤醒草原的第一缕阳光从东方升起,刺破了寒冷的夜空,眨眼的星星就躲起来啦,一束调皮的阳光探头探脑地来找我。 我就干脆坐到院子里去和它玩耍,院子里的木宵、木块和小石头是我的宝藏,还不时飞来一只鸟儿唱歌给我听。 课间茶歇[玫瑰]:大家围着火炉坐在一起 散学后我们和源子姐姐去泽仁家拍阿妈,我发现这里家家都有暖暖的铜炉子。...
阅读更多可可的江源行第一集 关于我 认识一下呗,叫我可可吧,妈妈这样叫我,有时候也管我叫行走的表情包。 我今年七岁,有很多爱好 寒假还没开始的时候,妈妈开心地告诉我,原定去云南的计划有变,这个冬天,她要带我去若尔盖草原支教! 妈妈说,那里有个叫巴让的伯伯拯救了很多很多的沙漠,让下游的城市有水喝空气更好,他要带着更多的人做更大的事情,我们去帮村里的哥哥姐姐补补英语,让他们考更好的学校,学更多的知识来做环保。 我知道爸爸妈妈一直很关心环保,其实我不太懂什么是环保,只是每天戴着厚实的口罩去上学很难受,耳朵夹得生疼,要是能不戴口罩就好了,所以我愉快地同意了。...
阅读更多牧民,提到这个群体,最容易想到的自然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大片大片的草原上,牧民们骑着骏马,手持长鞭,驱赶羊群。然而去年冬天的某一天,有10名年轻牧民,他们聚在一间木头房子里,围着方桌,对着投影仪,嘴里蹦出来的词是“拍摄角度,画面剪辑,画面切换,或者东方与西方拍摄手法对比”。 这群人当中有普通的牧民,有当地医生,有寺院里的业余摄影师,商人甚至还有民族歌手。在此之前,他们最多也就是用小摄像机拍过一些类似MV式的有画面有声音的小片。然而三天以后,他们接受的挑战是:拍一部真正的专业纪录片。 他们是否能完成这样的挑战呢?还是首先来看看到底是谁挑起了这件事吧。 衣扎,是若尔盖扎琼仓部落的一位年轻牧民,刚刚高中毕业。他也对自己的家乡若尔盖非常自豪。他喜欢草原,喜欢在草原骑马、放牧,弹琴唱歌,可谓是藏族文艺青年。慢慢受到叔叔的影响,他开始接触一些关注草原环境的人。 ...
阅读更多HI,欢迎来到西南河流网,我们是一群长期在江河源头行走的生态保护者,最近在开发#江源行者#项目,链接江河源头的保护者和城市的支持者。 这次要告诉你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要招募两名语言志愿者,假期里来若尔盖草原给孩子们教汉语和英语,跟放假回家的大学生们一起玩耍。 招募时间:2017.1月10日~1月25日(其中的10天) 招募要求:汉/英 语言专业或相近专业 (若尔盖扎琼仓青年客栈 衣扎 供图) 若尔盖享有很多美誉——“中国最美的高寒湿地草原”和“中国黑颈鹤之乡”,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和“云端天堂”之称。这片草原是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也是牧人世世代代的家,点这里先看看航拍视频。...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