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江源入选】第七季创绿家|5月场评审落幕,25支团队获得资助加入了阿拉善SEE创绿家!
在刚刚过去的五月,第七季创绿家完成了湖北、西南、深港和华东四个评选区的现场评审,共有21位SEE会员企业家、6位公益资助顾问和4位SEE基金会代表与四个选区的30支候选团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第一站—武汉
5月19日
湖北武汉
5月19日,第七季创绿家现场评审在湖北武汉拉开序幕,湖北评选区的评审形式别出心裁:每个候选团队在A、B场分别对评审进行创业申请的呈现和交流,两组评审与所有团队交流后,再集中闭门讨论确定资助决策。每位评审既能对候选团队有充分了解,又能从更多的视角对团队提出建议和指导。
江豚保护、自然教育、生态农业……虽然专注的方向不同,但湖北选区的团队都在评审中表现不俗,向评审们展示了自己的环保创业梦想。
第二站—昆明
5月20日
云南昆明
5月20日,第七季创绿家现场评审第二站来到四季如春的昆明,在超过500种鸟类的盈江开展观鸟导赏的盈江观鸟协会,通过社企推动滇金丝猴保护的丽江益趣,在海拔3800米的洗马潭景区开展自然教育的大理苍山自然中心……西南选区的候选团队中超过一半的团队专注于自然教育相关的活动。在评审过程中,他们将自己对自然、对保护工作的热忱向评委娓娓道来。
第三站—深圳
5月23日
广东深圳
5月23日,第七季创绿家现场评审第三站来到深圳。深港评选区的团队关注的领域和工作手法则更加广泛。有从污染受害者转变为工业污染防治团队的惠州科绿环保,也有关注水源地保护和饮用水安全的厦门水益方;有救护、调研、宣教一体化保护野生动物的海南动物家缘,也有以影像记录和自然教育推动野生动物保护的方舟影像和漫野自然。虽然切入形式各不相同,却都在用自己的坚持守护蓝天碧水。
第四站—上海
5月26日
上海
5月26日,第七季创绿家现场评审第四站来到上海。华东评选区共有8个团队参与现场评审,除了关注自然教育和工业污染防治领域的团队外,以NGO +社会企业的模式推动生态有机事业发展的上海清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通过原创绿色商业内容和搭建绿色经济对话平台传播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商业生态工作室,也都以其创新的方式和专业的团队获得了评审们的一致好评。
最终,四个评选区共有25个团队获得了第七季创绿家的资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创绿家的支持,继续环保创业的征程。
6月,湖南(6月8日)、西北(6月9日)、珠江(6月13日)、河南(6月16日)、华北(时间待定)评选区的现场评审也将陆续展开,我们也将继续对这些优秀的环保创业团队保持关注与支持,推动他们更好的发展。
扫一扫进入通关秘籍!
附:创绿家第七季5月现场评审获资助名单
团队编号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资助金额 |
737 |
厦门水益方环保服务中心 |
廖雅静 |
40000 |
759 |
江西省乐平市绿色之光志愿者协会 |
徐晓英 |
72000 |
760 |
铜草花生态保护公益发展中心 |
柯培新 |
80000 |
765 |
自然萌 |
李蔚 |
100000 |
766 |
商业生态 |
孙海燕 |
200000 |
770 |
神农架林区民间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
黄运国 |
100000 |
783 |
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 |
陈宜林 |
100000 |
784 |
湖北博得文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李辰亮 |
150000 |
785 |
香农工作室 |
黄少南 |
30000 |
787 |
鄱阳湖守护者 |
赵玉初 |
72000 |
801 |
宜昌市新家园生态公益发展中心 |
詹炜 |
60000 |
802 |
上海清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
周春 |
100000 |
809 |
之野知野 |
顾宇 |
100000 |
811 |
方舟生物多样性影像中心 |
李成 |
160000 |
826 |
丽江益趣 |
魏行智 |
50000 |
829 |
成都江源公益发展中心【寻·河记】团队 |
徐煊 |
50000 |
836 |
南宁大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宋晴川 |
100000 |
842 |
盈江观鸟协会 |
曾祥乐 |
100000 |
847 |
大理苍山自然中心 |
蒋晓唐 |
70000 |
865 |
湖北自然足迹生态科技服务中心 |
吕非 |
30000 |
871 |
深圳市漫野自然教育工作室 |
马海鹏 |
150000 |
873 |
绿乡社 |
张辉 |
100000 |
878 |
九江市生态保护发展中心 |
汤水娣 |
100000 |
884 |
海南李波动物家缘公益发展中心 |
李波 |
60000 |
898 |
惠州科绿环保 |
朱建锐 |
40000 |
*为保证资助项目的公正性,现将获资助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7年6月1日-7日。
-The End-
一个前所未有的环保公益创业资助计划
一群可能改变中国未来生态环境的公益人物